《香港经济日报》—协同效应奏效 信义光能业绩佳
近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强,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制造商之一、信义光能(00968)早前公布2015年业绩亦理想,现时稳占全球光伏玻璃市场3成。其光伏玻璃及光伏电站,两大业务收入分别录得64.4%及923.6%增长,整体毛利更按年大幅增长124.8%至17.1亿港元,刺激股价连日造好之余,也预示行业前景现曙光。
光伏玻璃与电站 收入增
信义光能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李友情接受访问时表示,全球市场对太阳能更关注,加上内地近年大推环保政策,要求各省市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,带动对太阳能组件及光伏玻璃的需求。“虽然公司可以选择风力发电等其他能源,但现时的市场空间太大,业务必定有增长。而且,商业活动多在日间进行,太阳能的稳定性强,令我们有一定优势。”
李友情说发展上、下游业务有助加深与客户的关系。(曾有为摄)
不过,他认为业务增长主因,是公司自2014年起的策略起作用。公司原以制造太阳能光伏玻璃为主,前年开始积极进军光伏电站的投资,以上、下游方式同步包揽市场,成功缔造协同效应。“本来我们的角色只是供货商,现在却会有另一个团队投入电站项目,令公司与主要光伏组件生产商的关系由单向变成双向。这个过程令我们加强了和客户的合作,而且有效捆绑双方利益,带动更多双边业务。”
他又说公司不打算转型“一条龙”服务,涉足太阳能组件制作,免成为现有客户的竞争对手。“今年的计划是继续主力发展上、下游业务,另外未来想增加电站业务比例。”现时光伏玻璃及光伏电站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82.3%及6.6%,但李友情指电站项目逐步落成,其比例在今年尾或增至8成。
改进产品 推动客户需求
他谓及早拓业务、“换位思考”,对未来发展有好处。“光伏玻璃虽然仍有发展空间,但是市场规模有一定限制,在开拓电站的项目以外,也要从客户的角度思考,了解怎样才可增加他们的需求?”
现时客户对光伏玻璃的顾虑,不外乎成本和效益,即如何在相同的组件面积上发更多电。李友情说现时多了与客户做实验、开发产品,公司近年在光伏原片玻璃以外,出售售价及利润更高的光伏加工玻璃,是为战略转变之一。“传统的太阳能组件一边是光伏玻璃,一边是背板;我们的新玻璃设计容许‘Double Glass’,即两边都是玻璃。组件保护更强,也不容安装铝框,成本上节省不少。”
去年太阳能玻璃的平均售价下跌,但公司的太阳能玻璃销售收益仍大幅增长64.4%至39.1亿港元,李友情说是策略所致。“现时光伏加工玻璃是主要产品,占太阳能玻璃业务总收益94.4%。”
生产自动化 减人为波动
李友情指生产业界近年挑战之一,在于生产线的设计和管理。他表示:“一来客户对供应、服务、产品的稳定性,要求高了很多。二来,内地人工成本不断升,令成本效益增加,公司要重整内部的管理。”
他指公司开始增加生产自动化的元素,求令整个生产过程中由接触原材料至生产完毕,员工都毋须落手落脚参与制作。“角色由生产人员,变成监控者,负责确保过程顺利完成。这个改变能减少人为波动。”
李友情笑谓,未敢评论公司与工业4.0等新兴工业概念是否看齐,但新安排有助加强成本控制,和提高生产效益。“生产效率的改善,对去年收入增长起一定作用。”
(转载自香港经济日报)